创新平台 创新未来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共有科技创新平台7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
创新平台目标:
支撑产业创新
提升企业竞争力
服务创新型经济建设
国家级创新平台:
1.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于2005年12月20日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组建,于2009年11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中心有4个研发分中心、3个试验基地、2个生产基地、1个销售中心。有太阳能干燥试验室、综合实验室、仿真模拟实验室、结构动态性能试验室、种子加工试验室、风力机械试验室、包衣、丸化种子试验室共七个试验室,拥有野外测试车、饲草压缩机理试验台、牧草种子收获机检测设备、牧草种子播种试验台等试验设施,先进完善的实验条件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2.国家地方联合太阳能干燥技术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太阳能干燥技术装备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期为2009年至2011年,共计3年时间。
实验室的建设内容是利用原有实验室及办公等设施,改建面积1000m2,新建面积1200m2,在现有实验室装备的基础上,建造30个单元技术研究试验系统、11个基础研究技术中试系统和3个集成技术中试系统,自行设计加工和购置新的设备仪器用于完善和提高试验研究手段,使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太阳能干燥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中间实验验证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
国家地方联合太阳能干燥技术装备工程实验室的建成,可加速我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组织太阳能农产品干燥技术攻关,显著提高我国太阳能干燥利用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大批量推广应用可减轻环境和能源对社会的双重压力,对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及健康和谐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省部级创新平台:
1.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是2011年7月经农业部批准成立的,该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为重点,在农业部科教司的统筹安排下,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出创新成果,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
实验室的主要进行5个方面的研究:
(1)草原土壤、植物、机器系统应用基础技术研究;
(2)牧草种子物理处理、排种技术研究;
(3)牧草、畜产品太阳能干燥工艺及装备实验研究;
(4)牧草压缩成型基础技术研究;
(5)牧区生产生活设施低温环境、大气暴露实验研究。
2.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干燥工程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干燥工程实验室利用现代太阳能转化技术、热传导技术等学科的较新理论研究成果,融合不同学科和技术成果,开展自主技术创新。在交替供热、新型空气集热器等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体系,包括单元技术、单元流程和单元关键设备,形成太阳能干燥新技术创新平台;针对干燥工业所面临的高耗能、高生产成本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市场需求与工程条件,通过对单元技术、流程和设备的筛选、放大和验证,进行技术集成创新,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成套新技术原型,形成中间实验验证平台;同时在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干燥装置、太阳能干燥装备鉴定方面形成面向行业的公共检测平台;在国家工程实验室培养研究生、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形成太阳能干燥新技术的人才培养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干燥工程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开展各种优质牧草的太阳能干燥、牧草种子的太阳能干燥、粮食的太阳能干燥、农副产品的太阳能干燥、中草药的太阳能干燥等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研究。
3.内蒙古自治区饲草料收获及加工机械装备企业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饲草料收获及加工机械装备企业重点实验室是2009经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批准组建,主要目的是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及学科发展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解决我区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凝聚、稳定人才队伍,培养行业学术带头人。
实验室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饲草料收获与加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方草捆打结器试验;2、牧草、秸秆压缩试验;3、太阳能牧草干燥试验;4、牧草种子悬浮速度试验;5、牧草种子清选分级试验;6、牧草种子重力清选分级试验;7、牧草种子除芒试验;8、牧草种子窝眼滚筒分级试验;9、青饲收获切割试验;10、柠条等沙生灌木切割试验;11、计算机仿真模拟台技术研究,主要针对牧草收获、压缩、干燥、牧草种子收获和加工处理等复杂过程进行仿真模拟。
4.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年12月10日经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批准组建,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为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为共建单位。2003年9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验收。
装备研究中心的工作目标是为加快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推动畜牧业装备高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及新产品;承担国内客户委托,进行畜牧业装备设计、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项目;与国外同行业企业、公司、研究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技术交流与协作,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资金的同时,力求打开国际技术和产品市场,形成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及服务体系。
装备研究中心的研究开发方向是瞄准国内外畜牧业装备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实际需求,开展草原建设和牧草种子收获技术装备、牧草种子深加工技术装备、饲草料制备及深加工技术装备、畜产品采集及加工技术装备和畜禽饲养及管理技术装备方面的研究。
装备研究中心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原则,集中国内畜牧业装备行业的专业人才,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形成一支由开拓创新、高效精干的管理人员和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畜牧业装备研发人才队伍。中心购置了计算机、绘图仪等先进设备,建设了设计制图局域网,安装了CAD二维设计软件和三维设计软件,改善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对提高设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5.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3年12月经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批准组建,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
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业务上以“技术创新”为指导方针,以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方向,集中相关领域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的试验手段从事研发工作,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进行不断的科技创新。与国内生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用户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与国外同行业相关公司、企业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资金的同时,力求打开国际合作及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