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勃发展的农机行业,互联网开始逐渐显露头角。2004年至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走过了“黄金十年”:农机总量不断提升,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也不断发展。“黄金十年”之后,农机如何再发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成为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而此时“互联网”和农机的相遇,说是偶遇也可以说是机缘。在这两种能量产生碰撞的时候,其迸发出的价值让所有业内人士侧目。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在接受采访中指出,互联网与农业机械化的融合发展增进了现代要素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拉近了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大大拓展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空间。通过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从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出发,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增加互联网在农机生产、作业、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农机化作业模式创新。
而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看来,“互联网”也将农机行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李伟国说,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机械化农业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我们树立互联网思维及更加开放合作的理念来谋划发展。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是互联、开放、平等、共享的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农机研发制造、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农机化相关服务、农机化推广、政策决策和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来提升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
中国农机工业著名专家陈志做表示,“互联网”农机工业推动了农机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推动了农机工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推动了农机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也推动了农机工业创新方式的变革。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提高生产制造信息化水平,通过搭建农机智能化生态圈,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全面质量管理。
据了解,全球农机工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机工业从研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每个环节。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刚刚开始步入这一场变革的农机工业,但步伐尚未跟上国际的发展,需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