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国家863先进能源领域重大项目答辩会在北京举行

2011-01-05

1933次

字体

  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863先进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大型光伏(并网、微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及装备研究”答辩会,2010年12月29~30日在北京举行。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优先主题“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的要求,国家863计划设立“大型光伏(并网、微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

  项目总体目标是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光伏系统集成与工程技术、成套关键设备,建成百兆瓦级电站等示范工程5个以上,建立国际水平的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实证性研究示范基地,为我国光伏技术规模化利用和成为光伏产业强国提供技术支撑。

  由我院科技产业部负责牵头组织,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呼和浩特分院作为项目申请单位,联合华北电力大学、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华德新技术公司等3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科技部863先进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大型光伏(并网、微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及装备研究”——“光/风 /水/柴/蓄多能互补(MW级)微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示范项目答辩会,2010年12月29日在北京铁道大厦举行。答辩组由分院杨世昆院长、科技产 业部徐龙部长、内蒙古华德新技术公司杨茂荣总经理、董文斌总工程师和华北电力大学王永博士等组成,内蒙古华德新技术公司总经理杨茂荣进行了主题汇报。

  此次申报国家863项目,是继我院2003年申报国家能源领域863计划引导项目——“太阳能饲草干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之后,在能源领域又一次申报,充分说明分院在能源领域具有冲击国家高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的实力。

  我院是国内最早引进、消化、吸收——风/柴/蓄多能互补独立供电系统的单位。1988~1992年,国家科技部与德国研究技术部就此开展了政府 间科技合作项目(STCP),即“在中国内蒙古利用风能、太阳能项目”,其中德国SMA 33kW风/柴/蓄互补系统和德国WENUS 5kW风/柴/蓄互补系统是该项目成果的典型代表。该项目中方执行单位是:机械部呼和浩特畜牧机械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 院,并在上世纪90年代对上述技术进行了引进、消化、吸收,并实现了大部分国产化。其中,国产化的33kW风/柴/蓄多能互补系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赛罕 塔拉、乌拉盖,鄂尔多斯、浙江北麂岛、山东鸡鸣岛、广东等地安装使用;国产化的 5kW风/光/柴/蓄多能互补系统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辽宁等1000多个乡(村)政府所在地、边防连队、电视微波站、海岛等广泛使用。内蒙古华 德新技术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技术集成、示范及技术推广等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科技强国之路,是“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的主旋律。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攻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推动我院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内生 增长,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十二五”开局有利契机,积极申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超越自我、超越梦想,用我们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 干,共创分院辉煌“十二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