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5
1608次
字体
“2012年是中国农机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各项指标也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总体反映出了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态势。我们认为2013年我国农机工业依旧前程似锦,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步伐,保守估计增幅可达15%~20%,行业整体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日前表示。
尽管今年政策“给力”,需求企稳,市场依然向好,但陈志认为目前全行业仍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今年,国家经济下行对农机工业的影响将会逐渐显现,企业运营的成本压力势必会有所增加。数据显示,2012年,农机行业亏损企业的数量增加了25.20%,亏损额增幅为94.70%。分析造成亏损的原因包括生产成本、尤其是用工成本增加;财务成本上升,行业全年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52.56%,利息支出同比增加46.73%;各类服务费用增加。
而在各类成本持续上升的同时,产品价格却几乎没有上调空间。其根本原因是行业主要产品产能过剩,市场倒逼企业降价。以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为例,2012年的降价幅度高达20%~30%,且由于成本压力持续上升,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都会处于经济下行和成本高位运行双重压力并存的局面之下,而消化成本压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同时,企业必须努力加强和细化管理水平,以提高自身获利能力。
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社会各领域对农机的投资热情持续上涨,成为“热钱”流入的重点。尽管各类资本纷纷涌入农机行业,但资金的投入重点多在增加产能,而非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这势必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
行业内多数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创新积极性,只能采取简单制造、低价跟进的市场策略,最终带来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好的企业应进行战略研究,认真制定和实施技术、产品、人才战略,以贯彻清晰、持续的发展目标,避免目光短浅和盲目跟从。
行业共性技术缺乏
要想缩短与农机制造强国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在重大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上有所突破。但行业目前却面临着共性技术研发短缺的窘境,很多共性技术都在吃老本。缺乏研究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体系和组织,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已将共性技术研发放在了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而我国动力换挡、无级变速、脱粒清选等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却始终滞后。今后,应集合全行业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在行业重大关键技术上的真正突破。
制造手段亟待提升
目前,我国农机产品最大的短板当属可靠性差。产品可靠性差带来诸般“恶果”首先是农民用户不满意,其次是拉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售后服务费用成为农机企业的一项巨大开支,产品可靠性差让服务费用居高不下。国产农机产品可靠性差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国农机产品等于低端廉价产品的“帽子”就摘不掉,民族企业就只能在低端市场上竞争,形成恶性循环。
优化和改善产品的可靠性涉及方方面面,提升装备制造能力首当其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说谁拥有精良的制造能力,谁就会赢得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