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农机市场进入转型期 迎来新契机

2013-11-14

1767次

字体

  农机市场进入转型期  
  中国农机市场在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基本面分析,2012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17%,其中机耕水平74.11%,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播、机收水平也分别达到47.37%和44.4%。纵观我国三大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早于2002年,我国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目前,与三大作物相关联的市场仅存两个热点:水稻插秧机市场和玉米收割机市场,即使这两大热点,在可以预见的5年左右的时间,也会步小麦机后尘,进入饱和期,农机市场深水区特征暴露无遗。
  微观层面分析,农机化水平的加速推进,一方面推动了农机市场的高速运行,另一方面产生了三个结果:一是大量资本涌入农机行业,进一步刺激了农机市场的高位运行,催熟了一些热点市场,诸如伴随着我国耕作机械化的实现,导致拖拉机市场刚性需求逐步逼近“冰河时代”。二是与小麦与水稻相对应的收割机市场也逐渐呈现饱和迹象。三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利润缩水,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农机市场红海博弈初露峥嵘。  
  “哑铃型”市场需求  
  场需求呈现出“哑铃型”。随着我国土地集中以及山区丘陵地区农机化水平很低,将催生我国农机市场新的需求模式——“哑铃型”模式。即从需求量分析,呈现出两端大,中间小的形态。首先,市场需求趋于大型化。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带,随着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的迅猛崛起,在一些经济发达区域,将出现类似于欧洲庄园经济模式的新的农村模式,这种模式直接推动我国农机需求向大型化、复式作业方向发展,中小型农机将回归田间管理的角色。另一方面,从我国农机化发展分析,随着中原区域逐渐实现机械化,作为农机化薄弱环节的山区丘陵区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惠农政策将进一步为之倾斜,这些区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而适合该区域需求的小型机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经济类作物机械化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市场的蓝海。今后几年,我国农机市场的重点将开始由三大作物为重点向经济作物转移。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必将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经济作物的收获机械化,包括甘蔗、棉花、马铃薯、油菜籽、甜菜等,而作为种植面积较大的甘蔗收获机械化将成为重点之一。  
  “大众产品”向”小众产品”转移,由共性需求向个性需求转移。从未来农机市场基本发展方向分析,我国农机市场的个性特点将更加凸显,突出表现为由过去的大众产品向个性突出的小众产品转移。这种需求特点突出表现为:第一,需求数量较小,但质量、性能、配套等均具有特殊要求。第二,配置高、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第三,价格高,利润丰厚。目前我国农机生产企业利润差距较大,普通小型产品的利润率不足10%,甚至更低,而高端产品的利润率高达2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这种差距在今后农机市场将变得更加普遍和突出,蓝海与红海的差异将进一步彰显。第四,农机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第五,节能型产品将受到政府的支持。第六,深松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譬如烘干设备市场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在大型农场、家庭农场,高端产品将更受青睐。这些变化已经不是梦想,越来越逼近现实。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分析,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低位运行的今年,农机工业能够保持快速发展有很多的因素,比较突出的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拉动效应明显;二是市场的刚性需求继续增大;三是投资拉动效应明显;四是企业产业升级的成效推动了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在国家大力开展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受利好政策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2014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经济类作物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大型青贮机械等极具市场潜力,中国农机市场将迎来发展的黄金10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