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0
3612次
字体
今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5%,主要农作物的耕作环节以及小麦、水稻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水平及粮食烘干、秸秆处理、高效植保能力快速提高,花生、油菜、棉花、甘蔗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突破。
2016年农机化推进呈现三大亮点
各级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努力加大项目经费投入,大力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索与创新,不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推进全程机械化工作中,呈现三方面特点。
行政推动力度明显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全国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目标,并纳入“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规划。江苏、吉林等省政府发布意见,提出整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浙江整省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程。一些市县政府将全程机械化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的意见,明确了推进措施、部门责任、考核目标。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抓手。
投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财两部继续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重点解决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装备。引导各地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技术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力争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紧盯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农业项目资金,支持全程机械化的机具研发、示范县创建、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建设等。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新重点。
推进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农业部印发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公布了首批28个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激发各地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农业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强化了对各地的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指导服务。农业部启动实施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支持159个县(区)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和生产经营模式,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各地积极争取地方投入,建立了一批省级、市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形成了多层次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良好格局,以点带面,引领周边地区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已成为各地农机化工作的新亮点。
来源:中国农机网
中低端产品占比超 90%,渠道数字化滞后:农机企业 “四老” 危机有多致命?
2025年中国农机出口市场保持强劲增势 2025年,中国农机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进出口总额9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较之去年同期,增速提升22.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6.8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1%;贸易顺差8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7%。 出口现状及特点分析 从出口区域分析,中国农机
2025-08-28跳出低价竞争,构建农机企业新型竞争格局
2025-07-16上半年农机市场:需求深度调整 高端产品加力发展
2025-07-15农机企业十五五战略发展路径思考
2025-07-14农机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