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深化改革优化结构 促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06-24

5660次

字体

——蒋平安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发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和农机化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了从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动力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我国也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农机制造基地和销售市场。但客观分析,无论是农机制造还是应用,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党中央对农业机械化事业历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去年12月,国务院又专门作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部署。我们调研感到,在广大农民对农机需求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农机化事业正经历着产品向高端化、制造向集聚化、服务向社会化的深刻变革。顺应这一大势,从制造、应用、外部环境等方面综合发力,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促进农机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强化主体责任,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大农机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重点,尽快改变目前“小、散、弱”的产业生态,带动农机制造与应用、服务与需求在更高层面相互适应。各级政府应将推进高质量农机化纳入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统筹协调好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二、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机装备有效供给能力。以解决部分领域“无机可用”与核心部件“卡脖子”等突出问题为导向,聚焦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农机制造骨干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搭建国家层面的农机装备创新平台和行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设立科研专项、组织课题招标、开展对口协作等方式,吸引全社会关联优势企业参与农机装备短板弱项的科研攻关,对中高端、多功能、首台套装备给予奖励。引导各地科学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富有特色、集中配套的农机装备产业园区。加大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惩处农机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

三、 强化信息引领,以智能化带动农机装备产业升级。进一步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制造和装备上的应用,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基于互联网的农机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卫星定位、远程监测、供需匹配、智能感知、轨迹记录等技术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率,降低交易、作业与监督成本。

四、 强化政策完善,营造有利于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环境。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其精准性和指向性。如,加大对高端农机装备产品和专业农机服务组织的补贴力度;探索以远程监控技术为手段的农机作业补贴;将秸秆离田还田、农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处理等绿色环保农机作业纳入购机补贴范围。建立健全农机更新报废制度,加快淘汰老旧农机。修订技术规范,将“宜机化”纳入品种审定、农艺推广以及农田基本建设的评价体系。鼓励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和信贷担保服务,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五、 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农机装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援助,引导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农机制造企业和性价比优良的农机产品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使更多农机装备制造急需的专业人才及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引进来。鼓励相关机构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修订,推动检测结果国际互认。(来源:人民政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