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6
5744次
字体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汇聚磅礴之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意见》的出台,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汇聚强大力量,共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不少的利好机遇,有着巨量的资源要素、市场需求、创造空间,蕴藏着巨大潜力,加上国家惠农政策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空前高潮。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农业全程全面现代化,乡村振兴过程中,会带动相关农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机行业向更深、更宽领域拓展。那么,农机行业将迎来哪些机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农业绿色化发展→绿色型农机
《意见》提出要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解读: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近些年来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细小产业,尤其秸秆产业时间更长一些,借此东风,近年来青贮机械、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农机装备在并不乐观的农机市场上尤为“吃香”;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从去年开始就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和更多的重视,今年秋季将在青岛举办的国际农机展还将特设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设备专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环保设备专区,未来一两年内农机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相关机械装备。
除此之外,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摒弃大水漫灌,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约型灌溉是未来趋势,农业节水装备也是一片蓝海。
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工机械
《意见》指出,要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解读: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当前全国已培养近10万个种养大户、3万个农民合作社、2000个家庭农场、4000家龙头企业,建设了15.6万座初加工设施,新增初加工能力1000万吨,果蔬等农产品产后损失率从15%降至6%(果蔬分拣设备功不可没)。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营业收入达14.9万亿元。未来,农产品深加工与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将是重点。流通方面,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也会加强。
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农机人才
《意见》表示要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解读: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要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突破口,而农机人才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全面现代化,农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尤其重要,农机人才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属性,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资源。(来源:农机网)
中低端产品占比超 90%,渠道数字化滞后:农机企业 “四老” 危机有多致命?
2025年中国农机出口市场保持强劲增势 2025年,中国农机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进出口总额9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较之去年同期,增速提升22.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6.8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1%;贸易顺差8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7%。 出口现状及特点分析 从出口区域分析,中国农机
2025-08-28跳出低价竞争,构建农机企业新型竞争格局
2025-07-16上半年农机市场:需求深度调整 高端产品加力发展
2025-07-15农机企业十五五战略发展路径思考
2025-07-14农机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