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8
3918次
字体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款》等法规和规章,制定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将农机装备发展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举措,如: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00多亿元对农民购置农机、开展机械深松整地作业等进行补贴,对农机生产作业服务经营收入实行税费减免,连续实施了“智能农机装备”等国家重点研发创新项目以及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和推广项目,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持续改善。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7亿千瓦,比2012年增长了20%;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300万台,联合收获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190万台和77万台。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养殖业、林果业机械稳定增长,大型、高效和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占比持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的农机制造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2016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745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今年有100多家中国农机制造企业参加了本届汉诺威农机展。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2016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2%;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作业服务效益不断增长。目前中国的农村出现了一大批从事农机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跨区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2016年,中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6.3万多个;全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5388亿元。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新的产业业态,成为推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为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带来了新变化,增添了新动能。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千百年来人畜力为主向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机械化换人”成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必然选择。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政府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围绕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粮棉油糖及饲草等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果菜茶、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和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二是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围绕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推动农机与农艺融合,以“产业急需、农民急用”为导向,加快研发高效、低耗、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的引进,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强化技术集成配套,为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是着力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积极培育专业化、综合性的农机服务组织,探索完善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加快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四是着力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围绕促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机械装备的广泛应用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力争到2020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明显突破,建成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到2025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农产品优势产区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农业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原标题: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更好发展)(来源:农机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