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5
1865次
字体
1 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0年,要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的新品种,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规划》明确:将种子精选加工、烘干、包装、播种、收获等制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规划》有两大亮点值得期待。一是《规划》多处体现出种业主动与农机寻求融合的新气象。比如,《规划》强调培育适合设施栽培、露地栽培、加工生产专用的棉花新品种,在西北内陆棉区培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适应机械化作业、年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油菜新品种10个以上,培育一批高产、高油、抗病且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培育适合设施栽培、露地栽培、加工生产专用的蔬菜新品种。二是《规划》对机械化制种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将开展机械化制种、种子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大县(场)和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生产优势县(场)配套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形成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开展种子(苗)生产轻简化、机械化、工厂化以及加工贮藏等相关技术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加强杂交水稻安全繁制种、机械化制种、种子检测、加工和贮藏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到2020年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积要达到50%。
农机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规划》明确提出培育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将机械适应性作为品种选用和栽培管理的重要指标,充分表明国务院对农机农艺融合的高度重视,对今后农作物种业与农机互相融合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低端产品占比超 90%,渠道数字化滞后:农机企业 “四老” 危机有多致命?
2025年中国农机出口市场保持强劲增势 2025年,中国农机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进出口总额9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较之去年同期,增速提升22.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6.8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1%;贸易顺差8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7%。 出口现状及特点分析 从出口区域分析,中国农机
2025-08-28跳出低价竞争,构建农机企业新型竞争格局
2025-07-16上半年农机市场:需求深度调整 高端产品加力发展
2025-07-15农机企业十五五战略发展路径思考
2025-07-14农机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2025-07-14